李家山沟壑中的原始民俗画卷
李家山村位于山西碛口镇黄河岸边向南五公里,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著名画家吴冠中1989年10月到李家山采风时惊呼这里像“汉墓”,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山体与建筑结合之完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窑洞层层叠置错落之美,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从风水学讲,李家山村形似凤凰,民居依凤身、两翼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于70度的山坡上,构成了一种极具视觉震撼力的效果。
画坛巨匠吴冠中形容这里有“汉墓般苍凉的明清古建筑群”;实际上,李家山窑洞村也是我国“最后的穴居人”的聚集地,那些最原始的生活状态至今仍在此得以完整留存……
李家山村位于山西省临县南部的黄河岸边,距离碛口古镇仅5公里。这座有着550年历史的窑洞村矗立在黄土高坡上,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特殊的土窑洞式古建筑,造就了当地村民别具特色的“穴居”式生活,令开眼界。
除此之外,这里还曾是李氏晋商为保障财产安全而安置家眷的第二故乡,明清石窑建筑群形似凤凰,再现出晋商们昔日的富庶与辉煌。
“汉墓”村落雕刻晋商岁月
宁静俊秀的李家山得以声名鹊起,仰仗于画家吴冠中。李家山是画坛巨匠吴冠中一生中的三大发现之一,他的杰作令名不见经传的李家山走进了大众的视野。1989年10月,吴冠中背起画板登上黄土高坡采风,途经李家村时,立刻被眼前的壮观景象震慑住了:从外部看,这成片的建筑造型好像是神秘的汉墓群,进入其间,竟然是多人聚居的古老窑洞,如同金庸小说中的“活死人墓”。虽与世隔绝,但他们的生活却井然有序。“这样的房子,这样的景色,全世界难找!”
与世隔绝的村子
后来,吴冠中将千沟万壑黄土中的李家山绘入了经典之作《群虎图》,如今这幅画的拍卖价高达500万。
李家山原名叫陈家湾,因为李氏晋商迁入并逐渐兴盛而改为此名。据《李氏宗谱簿》记载,在明朝年间,一位名叫李瑞的人携家眷从临县上西坡村迁往此地,而后山东、河南的逃荒人士也相继来此定居,李氏家族到清中叶成为大户。如今,这里以张、齐、何、李姓人家居多。
李家村还有这样一段往事:由于山村坡陡、耕地少,农业难获发展。不过,当时的碛口古镇是黄金码头,商阜异常繁荣,李氏先辈就利用这一条件,专门养骆驼跑旱路运输,最终发了大财。据历史资料佐证,当时的李家山有东西两大财主,东财主李登祥,人称“祥财主”,在碛口开的“德合店”、“万盛永”;西财主李德峰,开的“三和厚”店,在山西名噪一时。
古朴的村落
遵照晋商行规,外出经商时家眷只能留在原籍。为了安置家属,财主们请来风水先生,准备在李家山村的坡地上大兴土木。李家山村形似凤凰,左右两侧为凤翼,风水上称为“凤凰展翅”,再加上四面环山的地势,风水先生看后啧啧称赞。于是,东财主的家在凤身上修建,西财主的的家则在凤右翼上修建,而凤的左翼,保留着旧村。
现今,东西两家财主的建筑成为了整个村庄的精华部分。东财主院的两层窑院是建造于1866年,其大门是李家山村建造水平最高、装饰最豪华的。而西财主的窑院比东财主的规模更大,其中的新窑院又称为子寿楼,据说是西财主出资帮助侄子修建的,院内地窖采用阶梯状下挖,不同于一般窑院垂直状下挖,高超的建筑质量让各路建筑专家称赞不已。
目前,李家山村的400多孔窑洞里居住着760多口人。村里的清代建筑群虽有些破破烂烂,但保存基本完好,整个建筑依黄土山坡而建,毗邻黄河,全部以水磨砖对缝砌筑,木刻、砖雕、石雕以及精美匾额古朴典雅,栩栩如生,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