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难忘的旅行探访彭州花园沟光化寺遗址游记
在彭州花园沟光化寺遗址的探访之旅中,我们不仅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也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的丰富与复杂。在这片充满神秘气息的地方,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千年的沉淀,诉说着佛教艺术和文化传统的精髓。
道因法师,他那在唐代以智慧和才华著称的一生,曾与玄奘法师共同翻译了许多佛经。他的灵魂被安葬于四川彭门光化寺北岩,那里是一处静谧而庄严的地方。欧阳询之子欧阳通所书写、李俨撰文之《道因法师碑》更是对他的生平事业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绘。
当我们踏上前往彭县花园沟光化寺遗址的旅程时,一位女士突然出现在眼前,她模样酷似某个熟人。这让我不禁回忆起《赛斯书》中的“或然的自己”这一概念——即使我们认为自己知道自己的存在状态,但这种确定性是否真正可靠?当世界转换到第四密度,是否有可能“我”和“非我”不过是同一个“我”的不同面貌,而某些事物又能同时存在于多个地方?
据龙显昭《巴蜀佛教碑文集成》的记载,唐代道因法师刻经之地,即今彭县葛仙山花园沟中正庵。然而,当我们按图索骥寻找这个地点时,却发现它已经变成了新的道观——葛仙观,而过去中正庵则据说在80年代因为两兄弟之间的冲突而被毁。
我们的交流让人想起斯宾格勒提出的“假膺体”,指的是那些失去了文化内核但外表仍然完好的古代遗存民族。此现象让人思考,如果人们已经完全失去了对中华文化认同,那么“中国”这个概念是否还存在?
午餐后,我们来到庙后的山谷,这里已被开发为冰川漂石遗迹景区,并收取门票。我注意到除了两处晚清题刻以外,其余所有石上的字都是用电脑字体刻制出来,这让我感到非常愤懑。这让我联想到如果我们的社会将所有符号和形象都替换成了没有生命力的工业复制品,那么我们的精神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电脑字体滥用的普遍现象反映了我们时代的人格特征。而我的朋友们常梦见僵尸,这似乎也反映出了现代人的心灵状况。在古老树下,我默祷了一番,然后离开了那个地方。最后,我们参观了附近的小云居院宋塔,在那里讨论修宪议案。当车开走的时候,我用铅笔题字留念,以此纪念历史节律的大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