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彭州花园沟光化寺古迹的神秘足迹一段动人的游记之旅
道因法师,唐代著名高僧,与玄奘法师并肩翻译佛经,圆寂于长安慧日寺,其墓葬位于四川彭门光化寺北岩。欧阳询之子欧阳通所书写的千古名碑《道因法师碑》详细记录了他的生平事业。
在戊戌年二月二十五日,我与同行十几人前往彭县花园沟拜访或然的光化寺遗址。一路上,我们见到了一个女孩,她酷似我曾熟识的人。有人说过,在街上也曾看到一个人与我相似,这让我不禁思考《赛斯书》中的“或然的自己”这一概念。
我们被困于第三密度的存在状态中,对此产生了一种定见——我即是我,而非非我。在这个世界转换到第四密度时,或许“我”与“非我”不过是同一个“我”的可能性差异,有些事物可能既在此处又在别处。这问题真是太神秘了。
据龙显昭《巴蜀佛教碑文集成》,唐代道因法师刻经之光化寺遗址位于今彭县葛仙山花园沟中正庵,但我们找到的这片地方已经变成了新的道观“葛仙观”,而过去的中正庵则据说在80年代因为两兄弟之间的冲突而被焚毁了。我拿着《道因法师碑》向道士询问,但他们对所谓光化寺毫无概念。我们遭到了警惕,因为他们以为我们持有碑拓以证实佛寺必有企图。
随后,我们来到了一座展示电脑字体匾额的大型石像,那些匾额大都是鄙俗不文,让人想起斯宾格勒所说的“假膺体”。如果现在生活在中国大陆,被称作“中国人”的人们已经完全失去了深层次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就如同消失了一样。
之后,我们去了一家农家乐吃午饭,然后前往庙后的一座山。这座山谷已经被开发成为收费门票的冰川漂石遗迹景区。除了两处晚清题刻,景区内所有其他文字皆为电脑字体,这让人感到愤懑。眼前的外物,只不过是象征罢了。
如果我们的景点题刻都使用电脑字体,没有任何文化含义,而人们对此全然不知有什么不妥,这意味着什么呢?作为人类,我们通过制造符号和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心灵活性。如果我们的社会中大多数的人们投射出的外部世界符号和形象只不过是没有生命力的工业复制品,那么我们的精神世界就知道它是什么——一堆没有文化生机、只是血肉外壳、仅仅是工业复制品而已。
电脑字体滥用,是我们时代普遍的人格镜像也。而且,一位游伴常梦见“僵尸”,这是否反映出现代人的心灵状况呢?
最后,我扶着一棵千年古树默祷,然后离开。那条山沟尽头就是宋塔。我留下题数字于石阶,以纪念历史节律,并感慨前两次戊戌年的重大转折点,又是否预示着未来某个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