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美景探秘海会寺古韵深处
英雄故里,东夷之都阳谷县的东北部,有一个名叫阿城的古镇,它是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的水上都市。自明清时期以来,这里的漕运繁荣,如同一条连接内陆与海洋的生命线,使得这个地方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港口城市。这里不仅有着“华北五大寺院”之一、乃至于“运河文化项链上的璀璨明珠”的海会寺,而这座被誉为“佛教圣地”的寺庙,其建立,与京杭大运河之间有着一段难以忘怀的故事。
据寺庙碑文记载,清康熙四十八年,一位名叫隆性法师的大乘僧人,从南方金陵募集资金来造三尊巨大的石像,以此来传播佛法。在隆性法师和当地信众眼中,这个过程似乎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安放这些神圣的作品。当他们将船只停靠在阿城镇时,那些沉甸甸的大石像竟然无法顺利拉动,即使动用了数百名工人也无济于事。这让人们认为这是天意所指,要在这里建造这样一座特殊的地方。而最终,隆性法师和当地信众决定,将这三尊石像安放在财神庙内,并将该庙改称为海会寺。
随后,由于财神庙另有其它地点,便决定依照原来的名称继续修行,因此,“海会寺”便由此而生。经过多代僧人的努力,不断扩建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一片占地近百亩、拥有殿堂、僧房、楼阁200余间,以及各种佛像500余尊宏伟建筑群。这座规模宏大的宗教场所,是一次次游历者心中的瑰宝,其中包括乾隆帝六次下江南期间曾多次光顾的大雄宝殿前面那块刻满乾隆亲笔字迹的小 碑。
然而,在经历了现代社会的一系列变迁后,海会寺遭受了重创,只剩下破败残垣。在1999年,由阳谷县委及县政府共同决策,将这处历史遗迹归还给佛教界,并重新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此后,一位仁修法师带领他的弟子们投入到长达十几年的修复工作中,他们致力于恢复并维护这一文化瑰宝。今天,我们可以见证那些曾经被遗忘的声音再次回响,那些曾经失落的美丽景象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