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之巅海会寺隐匿于云端
英雄故里,东夷之都阳谷县的东北部,有一个名叫阿城的古镇,它坐落在京杭大运河之畔。这个古镇曾经是明清时期漕运发达的重要港口城市,被誉为“运河文化项链上的璀璨明珠”、“华北五大寺院”之一——海会寺便位于此地。海会寺与京杭运河之间有着一段神秘而又不可分割的历史。在康熙四十八年,由于三尊大佛在运河上停泊不前,即使动用了数百人也无法拉动,僧人隆性法师和信众们认为这是佛祖显灵的一种迹象,他们决定将这三尊大佛安置于阿城镇内的一个财神庙中。当初那座财神庙被另建后,隆性法师便将其改名为“海会寺”,以纪念他原来的修行地。
随着时间的流逝,海会寺逐渐发展壮大。元衡法师募集资金,将财神庙从三间扩建至五间,并改造成了现在的大雄宝殿。此后的几代僧人不断努力,不仅增加了建筑面积,还增添了许多佛像,使得海会寺成为了占地近百亩、拥有殿堂、僧房、楼阁200余间,以及500余尊佛像的地方。这座宏伟的建筑群,以其“巍峨”的殿宇和“连亘”的楼阁著称。在乾隆帝六次下江南巡视期间,他多次来到这里游览,并亲笔书写了一块石碑,这块石碑如今仍然矗立在院前。
然而,在近现代,一系列的人祸和自然灾害使得这片圣地面目全非,但1999年,当阳谷县委、县政府决定归还给宗教界并开放时,一批能干长老包括能阐长老、仁修法师及仁海法师共同投入到海会寺的大规模修复工作中。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劳作,现在每一处重要建筑物几乎都已经恢复到了往日光彩照人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