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冠三希堂映彩云南旅途
在云南的深处,有一座被誉为“天下第一”的旅游景点——三希堂。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一段文化,一种情感的凝聚。这座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暖阁的古建筑,原名温室,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书房,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具代表性的标志。
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墨迹至今依然悬挂在墙上,那两侧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其中豪素指的是书法艺术。在这片文化海洋中,“三希”有着特殊的含义,它既是鼓励自己不断追求、勤奋自勉,又意味着珍惜稀世珍宝。乾隆帝文韬武略、博学多识,他收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古代墨宝,被乾隆帝所珍爱,特意存放在此,不时把玩。
除了这些珍贵的手稿外,三希堂还有许多其他精美的地摹刻石版图画,这些作品都是从魏、晋至明代末年的135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作品选编而成,其中包括宋璋、二格、焦林等人的精心镌刻。直到清末,这些石版图画才开始广泛传播,而现在它们已经成为世界级别的一份财富。
然而,在1951年,当北京故宫离宫之后四易其主的时候,《中秋帖》和《伯远帖》的命运变得不再一如既往,它们被国家收购后送还故宫,但随后的岁月里,它们并未能与“二希”一起回归紫禁城。而那幅流落千里的《快雪时晴帖》,最终却流落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而现在只有复制品留在了原地。
尽管如此,三希堂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即便空间狭小,只有八平方米,却通过巧妙布置,将幽雅与古朴完美结合。狭长的小室内进深用楠木雕花隔扇分隔成南北两间小室,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浓厚的人文气息。窗台下设置了一铺可坐可卧的小炕,是乾隆御用的文房用具陈设的地方。而墙壁上的瓷壁瓶和壁瓶下的楠木木匣,则是展示著当时工艺品精湛程度的一个缩影。
此外,小室中的御笔墨迹、《王羲之学书图》、《沈德潜作诗歌》以及董邦达山水画等,都增添了无限韵致,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封建时代,对于那样的生活方式充满好奇和向往。不论是欣赏还是探索,无数游客都会沉醉于这里独有的氛围中无法自拔。
如果你计划去北京游览,你一定不能错过这个神秘而又迷人的地方——三希堂。不管你的兴趣是什么,都会发现这里隐藏着你渴望了解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