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在尖扎县召开
9月28日,青海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在黄南州尖扎县召开,青海省政府副省长杨逢春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文化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市州、部分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及文化和旅游、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全国、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代表,乡村旅游景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代表参加了会议。省文化和旅游厅通报了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省乡村振兴局通报了全省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情况,西宁市、黄南州尖扎县、海东市互助县政府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认为,乡村旅游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坚定不移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进入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新阶段。全省共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3个、重点村3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35个;乡村旅游接待点2325家,乡村旅游民宿443家。“十三五”期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25亿人次,年均增速17.2%,实现旅游收入202亿元,年均增速19.6%,间接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就业近10万人,呈现出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规范化管理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培育形成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等四大特点。 会议指出,乡村旅游要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是关键。“十四五”期间,各地要抓住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相衔接的机遇,注重顶层设计,推进多规合一,体现高站位、新理念、大格局和务实性,鼓励突破行政区域限制,跨区域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制定区域性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提升乡村旅游供给能力。要把握乡村旅游的特点,充分挖掘当地自然、历史、文化、民俗等资源内涵,推行各具特色的差异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乡村性、文化性、生态性、体验性,防止千村一面。 会议强调,“十四五”期间,在已有量的扩张基础上,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一要推广乡村民宿、亲子体验、研学旅游、蔬果采摘、休闲农庄、健身康养、乡村美食等全新旅游业态,让广大游客“行得舒心、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二要促进乡村旅游与文化、体育、教育、康养、科技、商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高品质、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三要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在城市、交通干线和重点旅游景区周边建设一批休闲农业、康养度假、旅游民宿等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四要重点打造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精品工程,培育一批全国、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景区,认定一批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推出一批乡村文化和旅游精品线路,提升建设一批乡村文化博物馆、村史馆,打造一批庙会、乡村大集、乡村“村晚”等文化和旅游活动,培育一批“青绣”村、传统民俗表演村、手工艺制作村等“非遗”村落和创客基地。五要依托重大节庆活动、重要民俗文化活动、地方特色节庆和少数民族传统赛事等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宣传推广和促消费活动,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六要抓紧研究冬季旅游,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通过乡村旅游让青海的冬季旅游“旺起来”。 会议要求,省文化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政策制定、督促检查等作用,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乡村旅游功能布局、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产品开发等工作,切实增强乡村旅游发展的合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不断夯实基础,围绕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抓住有关重大政策机遇,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入力度,着力打造精品工程,促进农业与旅游互动、城市与乡村互动,形成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各级文化和旅游、乡村振兴部门要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作用,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增加投放,增强产业带动,重点谋划实施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龙头企业。要将乡村旅游人才作为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重中之重,努力培养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导览解说人才、政策研究人才、环境技术人才,有效破解乡村旅游发展人才瓶颈。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尖扎县德吉村、化隆县安达其哈村和黄河绿洲生态园等乡村旅游景区和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举办了全省乡村旅游推介暨签约仪式,贵德县美地花田农场、海晏县文迦牧场、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村进行了乡村旅游资源推介,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推介了“乡村智慧游”平台项目,携程集团分享了乡村民宿建设经验,青海省旅行社协会和8家乡村旅游景区签订了游客引流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