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农民画从深山走向世界
8月8日,在北京长安街旁的民族文化宫,一场持续6天的三江农民画画展落幕。有专家指出,这次展出是一个历史节点,标志着三江农民画开启了从深山走向世界的新征程。 开幕当天,首都市民进场看展览前就被浓浓的民俗民风包围:10位侗族姑娘盛装在展馆门外一字排开,以侗族最热情的方式对来宾唱起拦路歌,敬上迎宾酒。参观者颇感新奇,觉得好玩又好看。150幅出自三江侗族自治县农民之手的“侗族大歌”“坡会”“捶年粑”“百家宴”等农民画作品,好似将整个侗寨“搬进”展厅,吸引了众多嘉宾,大家纷纷把喜欢的作品拍下来。 三江农民画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出现侗布画。三江农民画都是就地取材,以前是用锅墨、蓝靛甚至山上的果子做颜料,树枝做画笔,后来颜料升级为水粉、丙烯等。作品不仅画在纸上、墙上和布上,还运用在侗族的服饰、挂袋、腰带、钱包、手绢等生活用品中。 三江农民画的发源和传承地位于广西、湖南、贵州三省区交界处的独峒乡,特殊的地域性令其极具民族文化特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三江侗族自治县群众艺术馆在独峒乡开办农民画培训班,吸引了当地农民报名学画。现年58岁的杨共国是第一批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也是三江农民画在独峒乡诞生后的第三代传承人。1994年,杨共国的《送新娘》等优秀作品被上海一家画院高价收藏,成为最先走上市场的三江农民画之一。2008年,独峒乡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12年,侗族农民画被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之后,画家队伍逐渐发展壮大,涌现了一批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仅独峒村就有200多个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创作。 作为自治区级三江农民画非遗传承人,38岁的吴述更所创作的农民画,已有数百幅远销海外。她说,作品大多由客人定价,长和宽为80厘米的常规大小的一幅农民画,水粉画售价约600元,如果是丙烯颜料画的则要上千元。在政府的扶持下,农民画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渠道之一。 三十多年来,三江农民画先后在南宁、上海、北京等地展出,在历届全国农民画展中屡获大奖,数千幅作品远销国外,得到国内外艺术界专家的好评。如今,三江的农民画家群落年产作品两万多幅。这些画作作为装饰品走进景区、酒店和寻常百姓家。2015年,独峒乡农民画产值达100多万元,成为侗乡农民致富增收的示范点。近两年,三江农民画群体每月人均绘画收入达到三四千元。 为了提升农民画的艺术和观赏价值,目前已有画家在三江独峒乡尝试对农民画进行漆画改造,在保留三江侗族农民画传统艺术风格的基础上,把原来的锅墨、蓝靛、水彩等颜料,改为桐油、漆、碳粉、银粉、铜丝和蛋壳等材料,后期再进行抛光、装裱等,使农民画更好保存。 8月3日,国内众多著名学者和美术界大咖参加了此次三江农民画展览研讨会,对三江农民画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也为侗族农民画的发展和出路建言献策。有专家建议,今后还可以将“互联网+”运用到三江农民画上,建立大数据电商平台,进一步扩大宣传和市场推广。(毛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