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灯习俗与含义探究当地传统与物品背后的故事
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我们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所以,不仅是元宵佳节可以放灯,如今中秋等节日里,我们也会放灯祈愿。
孔明灯看起来普通的灯笼无异,但点燃后却能够奇妙地升起到飞机飞行的高度。孔明灯升起时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相传孔明灯具有灵气,具有能够上达天庭的意义。当我们将心愿写在孔明灯上,当孔明灯冉冉升起时凝视星空,孔明所承载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因此,我们民间一直都有在每年的正月十六或着节日家人一起制作并放飞孔明灯的习俗。男女老少在这个时候可以亲手将祝福和心愿写在孔明上,将其燃放,寓意这幸福年年。
历史上的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他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信息,其后果然脱险,因此后世称这种灯笼为“神秘”或“诸葛”的名字。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外形像诸葛亮戴帽子的原因得名。
大约于清朝道光年间,这种习俗由福建省惠安、安溪等县传入台北县、平溪乡、十分寮地区,即基隆河上游。在十分寮地区父老前辈口述表示,由于地处山区闹土匪,所以村民逃至山中待土匪走后留守者施放天灯做信号告知避难村民可下山回家,也借此方式报平安。此后,每年的元宵节,以放天燈仪式庆祝互报平安,并称之为“祈福燈”或“平安燈”。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放飞孔明燈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大多数来自古代军事用途延伸到现代完全转变为祈福、祈愿功能。在海南,每当遇重大节日人们都会放飞以祀福,在文昌、万宁儋州一带村庄里直到现在还有扎发火药制作出的发光物品进行施礼祭拜,以及举行舞龙舞狮活动。这不仅是一种文化表达,也是一个让人们团聚共享欢乐时刻的手段。
除了以上地区之外,在有华裔的地方如日本菲律宾墨西哥等地也有着类似的习俗,比如客家的习俗中每盏火把代表一个去年出生的孩子,而其他国家可能又各具特色,但总体来说都是为了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希望与众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