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尝试了几天南方最火的小吃加盟店竟然说话都甜到齁
最近,我发现了一句话——甜品是世界上体积最小的游乐园。吃糖的过程,体内会疯狂分泌多巴胺,这是一种能让人感到快乐的物质。我虽然知道糖分使人胖、催人老,但我依旧难舍一手奶茶一手甜品的放纵。水里加糖都能成为快乐水,可并不是所有的甜都能让人来者不拒。
比如当糖和中式料理产生联系,除某些特定的菜式之外,往往就成了黑暗料理的代名词。这也是为什么吃辣的城市座座个性斐然,声名远播,而吃甜的江浙沪圈却难以唤醒路人的食欲,即便被奉为“美食盆地”。上海甜,苏南甜,杭帮菜也甜。但最能吃辣或许存在争议,最能吃甜的城市必须是无锡。
无锡本帮菜,有着“天下第一甜”的美誉,无锡人的嗜好更是引起了许多猜测。在无锡,不仅白糖拌面、炒青菜加糖都不稀奇,就连五颗星级水蜜桃,当地人还要再加点白糖。我曾经尝试了汤圆、酥饼、粽子里的猪油——猪板油切末,与青菜或荠菜一起用大量白糖拌成的一道“清新配色”,这才是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无锡好甜”。
翻开元末画家倪瓒所著《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其中收录五十余道菜肴,其中四分之一使用蜂蜜、 糖甚至酒来调味。而外地游客来无锡必打卡的小笼包,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无锡好Sweet”的第一印象。
小笼馒头,以其薄皮韧劲自带绝技,被本地人称作小笼,而它与猪肉蟹黄搭配,以及酱油和白糖调味,更显得有别于其他地方。这两者的比例也是区别于其他小笼包的地方。在制作时,一二钱白糖搭配五钱酱油,但在无锡,小笼只需一二钱酱油,却需要足足一斤白糖。
不同于别处常用少量白糖提鲜,无锡则常常将大把大把的心红豆、一斤半等量级的大红枣用于烹饪,让每一个细节都充满厚重感。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排骨上,在肉骨头煮鸡蛋中,也同样如此,每一次尝试,都让我对这个城市更加深入了解。
在这里,“咸出头”、“甘收口”、“浓色赤味”的烹饪哲学,是通过不断尝试和创新,将各类原料融合进自己的特色中。不论是生姜烧鱼还是蒸藕片,每一种口感都是独树一帜,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令人回味無穷的声音体系,让每一次回忆都带着淡淡香气,如同那首歌中的旋律一样永远无法忘怀。
而且,无论是在哪个角落,无论是在哪个家庭,只要有饭桌上的聚餐,那么一定不会缺乏这些温暖笑容相伴,因为在这里,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人们享受生活,就像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太阳升起一样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