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四日游线路笨鸟文旅带着相机去旅行景区拍照空间场地设计
旅行中如何拥有完美的纪念照片已经成为旅游用户的一堂必修课,旅行中如何拥有完美的纪念照片已经成为旅游用户的一堂必修课,打开朋友圈或微博,经常会看到朋友们第一时间分享的旅游照,不仅给自己留下了美好的旅行回忆,同时也为我们传递了美轮美奂的景区风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照片成为游客最容易接受的视觉传播方式,直接影响着景区的口碑。 2107旅游目的地数据 为了能深入了解景区的标志性景点,每个游客对景点的拍照体验有自己直观的感受和需要。当游客遇到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景点或者景观时,兴奋点大大增加,对该空间的视觉体验需求也大大加强,并引发对其他未知场地的期待和联想,从而延长了在景区停留的时间。由此,景区拍照体验空间场地的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 景区拍照情景体验与景观空间场地的营造密不可分拍照体验空间场地的设计和景观空间的营造密不可分,拍照场地的设计会设法创造出游客不同的视觉感和体验感,同时还需考虑游客和景物之间的关系,将景观空间整体进行思考和判断。同时,由于拍照情景体验场地与周边环境氛围的关系也非常紧密,从特定空间所具有的“稳定性”角度来看,设计应提高拍照情景地的异质性,从而在大环境中突出该空间,创造能吸引游客驻足的景物或者兴趣点,从而引发拍照体验的。 赤水佛光岩景区精神堡垒标识 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精神堡垒标识 在实际游览过程中,游客还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光照、颜色、气味、声音等,所以对旅游拍照体验场地的设计,除了以资源、现状、空间关系等因素入手的传统设计方法,还应该动态地考虑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与场地空间可能产生的某种无形的心理联系,以尽量满足不同游客在不同情绪状态下拍照体验的心理需求。 赤水河谷自行车绿道景观标识 景观空间的营造是拍照体验空间场地设计的基础一般来说,景观空间可以由底界面、竖界面、顶界面三个部分共同构成(如图1),其中底界面是指游客接触最为密切的一种界面,有承载人们活动、划分空间领域和强化视觉效果等作用,如硬质界面、软质界面、水面等;竖界面的构成十分丰富,也是拍照体验的核心点,包括构筑物、设施、植物等等;顶界面的构成分成两种形式,一种为室内,如建筑围合顶面,第二种为室外,如蓝天,顶界面具有不确定性。 图1 界面和空间 不同类型的景区,景区空间的构成不同,拍照体验空间的设计也不同,如北京,由硬质广场(底界面)、城楼(竖界面)、蓝天(顶界面)共同构成,城楼里面则由硬质建筑体围合而成。再如三亚南海观音是由水面、观音、蓝天共同构成。 北京 三亚南海观音 不管是人文景区还是自然景区,拍照空间场地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对旅游资源的影响,对于较大体量的标志性吸引物,应注重周边场景与核心吸引物的组合关系,形成核心吸引点与周围场景相得益彰的拍照体验;对于自身极具特色的景观节点,如特色景观、艺术作品等,则可以凸显核心吸引物创新性的景观表现,形成独具特色的拍摄效果。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标识 重庆老字号特色商业集聚区景观标识 旅游拍照体验空间场地的舒适性是满足游客不同层次需求的基本保障首先考虑景点与游客视线的关系,这种关系取决于视线距离和物体高度之比(d/h),一般来说d/h大体在1:3之间,游客视线设计取垂直视角18°,水平视角36°。作为普通观光时,这个角度是视觉开始涣散的界线,这种距离会使游客去注意到与周边物体的关系。当视角为45°时,注意力会相对集中,这时候游客容易观察到周边景物的细部。当视角为30°时候,游客容易看到景物立面的细部。当视角为14°时,游客倾向于将景物看成突出于整体背景中的轮廓线(图2,表1)。 图2 d/h变化规律 表1 视距、视角与游客之间的变化规律 考虑到游客拍照时,被拍摄的物体应位于镜头大于2倍焦距的位置,所以在整个场地设计时需要从游客视线、景物与游客的距离、拍照焦距等因素出发,综合判断能够满足拍照体验的基本条件。如桂林漓江,由于山高水阔,所以拍照体验设计时也导向距离相对开阔的位置,以便能拍出山水的磅礴气势。 桂林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