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旅游探寻历史的长廊体验文化的三希堂
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的西暖阁,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书房,也是其留下的最明显标志之一。乾隆皇帝书写的“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墨迹至今仍悬挂在墙上,匾额两侧对联为“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
据传,“三希”有二解;一曰“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第二种解释为“珍惜”。古文“希”同“稀”,“三希”即珍稀之物。在当时,这两层含义是并重的。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帝收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古代墨宝,被乾隆帝所珍爱,并特意贮存在此,不时把玩。此后,在他的敕命下,从内府所藏书法作品中精选出135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作品,由宋璋等人镌刻成《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简称《三希堂法帖》)。
1951年离宫之后四易其主中的《中秋帖》和《伯远帖》被国家收购后送还故宫,但至今依然流落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复制品则设于北京故宫内。
此外,小室隔扇横眉装裱的是乾隆御笔《三希堂记》,墙壁张贴的是金廷标绘制的大型油画—— 《学书图》,以及沈德潜作的小诗—— 《歌颂几何与自然美景》,董邦达绘制山水画等,更增添了无限韵致。
除了储存这些珍贵墨宝外,《金陵风月·闲情逸致·游园小曲》的作者曹雪芹曾在这里创作过多首诗词。而现在,这里不仅保留着当年的风貌,还展示着大量工艺品和文房器具,让人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一些生活细节。
探访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无疑会让你对江苏省内那些隐藏在时间长河中的秘密感到更加好奇,同时也能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