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差异深度解析中国与美国生活风格大相径庭
在父亲的鼓励下,我选择了前往纽约,而非其他城市。2008年,当我在北京观看奥运会足球决赛,见证梅西的精彩表现后,从这座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城市飞往新世界,是一段难以忘怀的旅程。那时,北京的地铁线路得到了大规模扩展,以迎接即将到来的奥运盛事;空气质量也显著改善;大学里的新楼栋光鲜亮丽,而刚推出的iPhone尚未成为常态;Thinkpad仍然是IBM的一部分;宿舍里甚至还没有安装空调。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从祖国的心脏——北京,来到了北美魔都——纽约,这次迁徙让我深受震撼。在过去十年的变化中,我有幸亲眼见证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事物。
基础设施:当我第一次体验到这里的人口密度和城市规划时,被惊叹于它们与模拟游戏中的差异。我记得学校宿舍每月租金高达1,200美元,只有窗户上装有空调。而且,大楼很多都是70年代建造的,有些地方连电梯都没有。当我走出校园,周围就是繁华商业区,每家餐馆都飘散着诱人的香味。酒吧门前闪烁着霓虹灯,而超市外堆满了闲置购物车。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人们小声交谈的情景,就像国内的小药店一样,还贴着广告宣传日本雷诺宁性健康产品。此外,一些健身房可以通过窗户看到冷静训练的人群。
搬家和现在居住的地方相比,都远不止如此。在北京下楼骑自行车已经是不稀奇的事情,但这里却拥有令人惊叹的地铁密度和商业密度。我经常向朋友们讲述东方魔都与北美魔都之间的对比,他们都会赞同曼哈顿商业环境之紧凑。但遗憾的是,这里的铁路系统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显得落后,而且几乎所有的大型工程建设进展缓慢。
人文环境方面,不同寻常的是洗碗机、烘干机以及垃圾分类已经普及至生活中。而且,即使是冬天,也有人穿戴奢侈品牌大鹅或Mackage。这一切让人感到生活水平高昂,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如何平衡生活与学业、尊敬父母并确保家庭幸福等问题。
安全方面,由于这个多元文化融合都市是一个开放空间,对安全问题各界观点不同。我个人虽然未遇任何麻烦,但听闻入室盗窃和途中抢劫的情况也不少。然而,与国内一些地区发生摩托车抢劫或者洽谈式犯罪的情况不同,这里似乎更加注重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如果你计划来此留学,最好提前了解当地情况,并使用公共传感器获取本地知识。
总结而言,即便美国快递服务不如中国方便,没有高速铁路网络,以及手机支付并不普及,但是美国发展步伐稳定而缓慢,如今看待50年代纽约故事《The Marvelous Mrs. Maisel》,尽管没有智能手机、液晶屏或电脑,将近七十年前的纽约与今日之分别仅在于彩色电视已被接受为日常娱乐之一。这世间好坏、高低标准,都视乎仁者心境所见智慧所悟。你学习归纳最大的取舍不是这些虚幻生活层次,而是在尊敬父母、让家人幸福这一代独生子女面临的问题,是挑战也是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