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以公路自行车最佳坐姿从成都骑行至拉萨举办了一场别出心裁的毕业典礼
他们经历了大雨冰雹、泥沙走石,也经历了寒风凛冽、相聚离别,但最终他们到达了拉萨。
23岁的傅晨喆今年刚出大学校门。他理着板寸头,身穿白T恤,看起来比一般人更加健硕。说起这20多天的骑行日子,他显得很从容。
傅晨喆说:“我爱运动,操场上的运动,我从高中田径队开始就接触得很多了。到了大学以后空闲时间多,但很多地方没有见识过,很多风景没有看过,骑车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在许多同学眼里,傅晨喆有些“特立独行”。他在高中体育训练时就不怕吃苦,一遍遍地去做,有时还会被同学嘲笑成“自虐”。傅晨喆自己却不以为然,“我觉得这是在锻炼自己,因为吃苦和锻炼人是相通的。”上大学后,他经常会选择在节假日或者周末骑行回家,“从金华到磐安因为上坡比较多,骑一次大概要8个小时。”
傅晨喆说:“高中时期的体育训练,加上平时大学的锻炼,也为这次川藏之行奠定了一个好的身体基础。自始至终,我都没有出现过高原反应。”
爸妈支持,而外公强烈反对。在外公眼里,这趟旅行太危险,他坚决不同意。但是 傅晨喆终于决定踏上了自己的旅程。
临时组队,他们遇到了李维华和‘熊猫血’大叔纳兰小宝,以及其他几位同伴一起决定结伴骑行‘川藏线’。“我们每个人都在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傅晨喆说。
沿途,他们遭遇暴雨冰雹、泥沙走石,还有翻越山头那彻头彻尾的煎熬。但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坚持前进。当他们到达理塘后,被告知所有网络都被截断,只能打电话,那时候,他才真正意识到和平的可贵。
通麦路段发生了一次特别惊险的事,在三公里远有一块巨石从山上翻落下来,没有人员伤亡,是幸运之事。而且,每当下雨天需要换洗衣服,而且鞋子不容易干,每天继续穿着湿鞋子也让他们感到痛苦。
当问及这一路上的遗憾时,傅晨喆陷入沉思,然后慢慢地说:“八宿人信佛,不杀生,我们捡到一只狗,就叫它小八。一路上,小八跟随着我们,它想跟着我们,但是由于野狗跑得快,小八不能跟上,所以只能留给它一些食物,让它继续流浪。这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最后一天,他们完成180公里长距离骑行,最终抵达拉萨。在那里,由于长时间下的阳光,他们嘴巴干得连笑也困难。但他们并未放弃,最终抵达终点,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