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从成都一路骑行至拉萨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体验骑行运动的双刃剑既有助于健身增强体质也可
90后小伙从成都骑行至拉萨,举办非凡毕业典礼
一路西行,他们经历了大雨冰雹、泥沙走石,也经历了寒风凛冽、相聚离别,最终抵达了拉萨。
23岁的傅晨喆今年刚踏出大学校门。见到他时,他理着板寸头,身穿白T恤,看起来比一般人更加健硕。提起这20多天的骑行日子,他显得很从容。
大学时期,就常与朋友一起骑行来回磐安金华。他说:“我热爱运动,高中田径队的训练让我锻炼出了体魄。在大学里空闲时间多,我想去看看未曾谋面的地方,骑车是一种极好的方式。”
在许多同学眼中,傅晨喆有些“特立独行”。他在高中体育训练时就不怕吃苦,一遍遍地去做,有时还会被同学嘲笑成“自虐”。但傅晨喆自己却不以为然,“我觉得这是在锻炼自己,因为吃苦和锻炼人是相通的。”上大学后,他经常选择在节假日或者周末骑行回家,“从金华到磐安因为上坡比较多,骑一次大概要8个小时。”
傅晨喆说:“高中时期的体育训练,加上平时大学的锻炼,为这次川藏之旅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始终没有出现高原反应。”
爸妈虽然担心,但还是支持他的决定;外公则坚决反对。“当我跟父母说要骑318川藏线这个决定时,他们虽然很担心,但还是支持我,”傅晨喆解释道,“他们认为年轻人应该出去多些历练。”
临近毕业前夕,当他向家人宣布将进行这样的旅行,这次计划让家人的恐惧达到了顶点。父亲和母亲虽然不同意,却也无法阻止自己的儿子。而外公更是愤怒地拒绝这一想法:“如果你真这么做,那我们就再也不会认你!”然而,在面对家的强烈反对之后,不顾一切地踏上了这段艰难而又充满意义之旅。
6月20日晚下单火车前往成都,那个夜晚,是一个转折点,也是开始的一刻。那一天夜里的梦境,让他的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既渴望自由,又充满责任感的心情。当那辆火车缓缓驶入成都站的时候,他的心跳加速,每一步都是跨越自我的挑战。
此刻站在成都市中心广场旁边,与同伴们交流,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那种彼此理解与尊重的情谊——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他们依然能互相鼓励、共同前进。这就是那个夏天,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远方山脉与河流探索,更是一次关于勇气与信念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
那一路上的每一个瞬间,无论是翻越高山,或是在泥泞中挣扎,都留下了一段故事。一位名叫纳兰小宝的大叔,以其稀有血型而闻名于世,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其中,使得这一趟旅程变得更加精彩无比。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群来自不同的背景和学校的小伙伴们结伴同游。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他们一起掏过口袋中的最后一粒糖果,用尽全力爬过那些看似永无止境的小坡。但即使如此,当他们看到远方轮廓清晰的地标,或听到耳畔传来的风景歌声,那份疲惫似乎一下子消失了,只剩下期待和激动。
尽管途中的困难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在这些挑战中找到了力量。记住每一次跌倒,每一次呼吸困难,每一次想要放弃的声音,然后用它们作为燃料继续前进,这正是这种精神所展现出的伟大之处。
当然,并非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能完美收场。在某些时候,即使团队成员试图帮助彼此克服困难,但命运仍旧给予了一些沉痛打击,比如遇到的暴风雨或是不幸发生的事故。但正如 傅晨喆所说的那样: “即使世界抛给我们最残酷的一拳,我们也必须学会如何站起来。”
而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陪伴他走完整个旅程的人们,以及那些由于各种理由不能亲眼见证这个特别毕业典礼的人们,被遗忘的是一种温暖:你们虽不能亲身经历,但你们总有一席之地,因为你们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你可以为我们的冒险提供资金,你可以为我们的安全祈祷,你可以成为我们的灵魂守护者,无论你的形态如何,你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员。
终于,在180公里长距离奔跑之后,当他们抵达拉萨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保持冷静。每个人脸上的微笑,都透露出胜利者的喜悦,同时也承载着对未来的憧憬。当那阳光洒落在各色旗帜上,那声音响彻四野,便知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束也是新篇章的开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生旅程,它是一个关于寻求答案、创造故事的地方,是关于勇敢追逐梦想的地方,是关于证明自己能力的地方。此刻,我们坐在这里,看着照片,将这些回忆铭记于心,让它们成为未来生活指南灯照亮前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