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际寻找宁静海南以外的旅游净土
在这轮明媚的春节假期里,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那些未被众多游客关注的海南岛角落。这些地方,如同一片未被喧嚣世界污染的净土,隐藏着独特的情趣和历史深厚的文化。
我们踏上了前往这些城镇的小路,仿佛回到了70多年前第一个遍游海南岛的中国人脚步留下的足迹。在这里,我们体验了四种不同的旅行乐趣:像新一代“候鸟人”一样,在人最多的地方寻找一片宁静;像穿越热带雨林的自驾者一样,在艰险中收获闲适;像呷着老爸茶的人一样,在别人忽视的地方独品乐趣;或者像超然于世事的人一样,在遗失中的历史中找到自足。
到海南旅游,最奢侈的事情不是享受五星级酒店或大排档,而是在风和日丽的时候独享一片沙滩。我们发现,这个省份不仅有三亚那样的椰子风光,还有许多尚未被旅游狂潮淹没的地方,其中隐藏着令人羡慕恬淡生活,比如骑楼里的海口居民、住在火山岩房子的阿婆,以及洋浦古盐田上的老盐工们,他们用千百年不变的手艺晒盐取盐。
作为全国唯一全境处于热带气候条件下的省份,海南拥有丰富热带雨林资源。挑选一片雨林“宅”下,是一种旅居时尚新潮流。
骑楼里的安静时光
我们的行程首先来到了一座名为骑楼的大型建筑群。这座建筑群虽然墙体有些许斑驳,但比起其他城市更显得庞大且坚固,不论是日晒雨淋还是人来人往,都显得无忧无虑。一位戴着越南笠帽、穿着防水靴的中年妇女挑着装满热带水果的小担,从楼群走去,她脸上露出淡淡笑容。周围人的目光仿佛给她增添了信心,让她更加自信地面对这个繁忙而又平凡的一天。
西洋风格钟塔耸立在市区河边,看着渔船划过内海,驶向更广阔的地域,这便是我们所在之地——海口。这座城市虽非三亚,却也有其独特魅力,如同它那庞大的骑楼群,它蕴藏了当地历史演化的文化密码。从北宋开埠至今,这里一直是连接内陆与海外重要港口,也汇聚了各式语言,是各种文化交汇点,更是整个省份发展的一个缩影。而现在,这些来自八方后代都留下他们自己的故事和印记。
对于很多游客来说,三亚就是他们眼中的“嘈杂”,但实际上,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待发掘之物,就像是那些还没有成为主流景点的小镇,那里的居民仍旧保持着传统生活方式,即使外界变化万千,他们也依然守护好自己的小世界。
儋州古镇则是一次探索旅程。在那里,一些老板仍然制作草鞋,用手艺接触岁月。当你漫步于这些街巷,你会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宁静,就像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般轻松愉快。你可以任意选择哪条小巷走进去,无拘无束地逛上几个小时,没有目的,只为了那个瞬间,那种感觉,那种时间感,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与自由。
当我们出现在这些街巷时,当地人们总会对彼此感到新鲜。“你们是游客?来的?”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许多非“旅游胜地”探访中都会出现尤其是在昌江东方等地区。“这儿什么地方?”这个词汇只不过是一个相对简短而已,但却蕴含深刻意义类似称呼还有小弟、小妹、阿妹等,用来称呼年轻男性及女性,“你们那儿没有这个东西吗?”
入夜后,当灯火辉煌时,我们回到位于政府附近八灶街,那里曾经见证过数百年的牛肉美食盛宴。那几家知名餐馆提供的是让人垂涎欲滴的一道道美味佳肴切牛尾骨架,或单独要四五斤重连牛尾骨架,便足够晚餐。此说法似乎提醒我们,有些传统习俗可能源远流长,与福建移民有关联,或许这是闽文化飞地的一个侧面表现?
最后,我们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是完全了解这一切。在这趟旅行结束之前,我始终有一种感觉,而且愈加强烈:我所经历的是闽文化的一块飞地,即使隔绝数百公里以及一个广东省,却在一些传统习俗上暗示共鸣,比如郡望堂号铭记或鬼神崇拜等现象。我希望未来能够再次踏足,并继续探索更多关于这块飞地及其背后的故事。